扭轉十大直覺偏誤,追求真確長智慧!

這本書作者是一位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公衛教授/公共教育家 — 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跟他的兒子與媳婦共同完成(作者於2017年胰臟癌病逝),

而據說比爾蓋茲還自費送給全美國大學生這本書,以提升美國學生對這世界真實樣貌的了解。

本書的敘述重點是以人們常犯的10個偏誤為主軸來撰寫。人們因為這些偏誤,導致對於世界真實情形的認知不同,即使現在大部分先進國家資訊取得很容易,但因為媒體本身的立場、各國(人)之間的生活經驗不同,導致每個人對於世界的認知天差地別,這本書教大家要有求真的心,並輔以數據,以致於可以更宏觀的看到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

目前的學校教育系統,所教給學生的內容大多過時,而學生對這社會、世界的認知來源通常只有家庭跟學校,所以要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其實也並不是這麼容易。

 

作者用四個所得等級來區分各個國家,而非傳統的未開發、開發中、已開發國家。

第一級:日所得US$2以下,非常原始的生活。大約有10億人。
第二級:日所得US$8以下,有腳踏車、基本的生活器具,沒有穩定水電。大約30億人。
第三級:日所得US$32以下,有摩托車、水龍頭、瓦斯爐。大約20億人。
第四級:日所得US$32以上,有穩定的水電,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大約10億人。(能看到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這個等級的幸運兒)

目前人口分配:亞洲40億、非洲、歐洲、美洲各10億。預計2040未來非洲跟亞洲會再多10億。

過去20年間,這世界因為科技的進步,赤貧人口已幾乎減半,健康、教育水準皆大幅提升,男女間的差異也縮短。不可否認的,人類的文明持續在進步,而大家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但是同樣的有些趨勢也正在發生,如先進國家的老年化、少子化,還有正在崛起的印度及東南亞、非洲,龐大的人口紅利及消費力不可小覷。


本書以闡述10種人類常犯的直覺偏誤,來幫助人們避免陷入思維框架的陷阱中。以窺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

以下是書中提到的10種直覺偏誤:二分化偏誤、負面型偏誤、直線型偏誤、恐懼型偏誤、失真型偏誤、概括型偏誤、宿命型偏誤、單一觀點偏誤、怪罪型偏誤、急迫型偏誤。

下列為各種直覺偏誤的介紹:

  1. 二分法偏誤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刀兩斷,簡單地分成兩類,而是存在灰色空間,或是常態分布,同一個國家裡面隨著年齡、地區有不同的收入差別。
    Key: 要留意分布的平均值、極值跟自己所在位置看的角度是否公正。

     
  2. 負面型偏誤人們的本能傾向更加關注壞的消息(這也是鼓勵媒體喜愛播報災難、嗜血、仇恨等新聞),這會使人們對於這世界的認知偏向悲觀。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貧窮、貪婪、罪惡、紛亂,雖然不公義、不合理的事情仍然存在,但事實上這世界及人類文明整體而言是一直在進步的。尤其媒體極可能為了營利或是背後有政治目的而製作有立場偏頗的新聞,絕對不能只靠少數幾個新聞媒體來了解這個世界。
    Key: 理解事情可能有”雖糟糕但正在變好”的情形,好事情跟逐漸變好媒體不喜歡報並非代表不存在,壞新聞多也可以看成對壞事的監控度正在提升。此外過往常被過度美化,媒體也可能是個人或政府的形象化妝師。

     
  3. 直線型偏誤人們傾向用過去到現在的趨勢,來推估未來的發展,比如人口成長、股市…等,但事實上急遽成長(或衰退)的情況,不會維持相同的趨勢太久而是會趨緩。書中提到世界上小孩的人口目前是20億,而到2100年,也會一直維持差不多的數字。世界總人口會緩慢成長至約110億人,但主要是因為人類壽命會延長、死亡率降低(這跟赤貧人口減少有關),而非出生人口增加。
    Key: 必須了解直線的趨勢是不常見的,除了直線以外還有S型、滑梯型、駝峰型、倍增型。這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

     
  4. 恐懼型偏誤這跟負面型偏誤有些類似,人們對於讓人恐懼的事物,會引發誇張的情緒而導致喪失判斷力。如見到鮮血、毒素、受困、可怕的動物、天災、空難、戰爭、死亡…等。但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因意外及慢性疾病致死的人數還遠高於這些可怕的危害。雖然災害新聞空前常見,但世界卻是空前的安全。
    Key: 與其為新聞上看到那些遙不可及的危險擔心害怕,不如認真思考如何降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如交通事故、慢性疾病)。

     
  5. 失真型偏誤有時候努力解決眼前不斷冒出的小問題(結果),反而不如解決造成這些小問題背後的大問題(原因)。找出關鍵的問題然後解決它,即可產生大大的改善。
    此外,數據是可以拿來騙人的,比如中國、印度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大幅提高,超越了美國跟德國,但這是因為中印兩國擁有超過10億的廣大人口。若用人均排放量來看,其實還是低於美國與德國。
    Key: 善用比對及除法(求平均值)、以及80/20法則,以免陷入數據失真的謬誤中。

     
  6. 概括型偏誤:人們總是嚮往著更好的生活,而世界各國的運輸、電力、教育、健康照護也都會持續進步,全世界人口將會慢慢提升到更高的所得等級,預計到2040年,第三級消費人口會從20億增加至40億,而每個人都將晉升為消費者。所以那些目前有人口紅利的東南亞、印度將有很大的商機(如同過去的中國一樣)。
    世界各地的生活經驗及教育背景差異相當大,我們必須假定我們的生活經驗並非「正常」,可能在舒適圈以外的世界就不適用了。而別人也並非「笨蛋」,只是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對於世界的認知以及生活的策略有不同的見解及思維。甚至有時候,現在認為對的做法,過幾年被證實是錯的。(書中舉例過去原本普遍認為趴睡對嬰兒較好,但後來證明這是錯的)
    Key: 不要以偏概全,除了各個群體之間會有差異外,一個群體之間的小個體也會有差異。判斷造成差異背後的原因,並且注意不要被少數特例給誤導,以及假定別人都是錯的、笨的、較差的。搞不好根本沒有所謂對錯或是優劣之分,只是文化差異。(事實上,我們可能也要不時懷疑自己才是犯傻的笨蛋,凡事不要太武斷。)

     
  7. 宿命型偏誤:有些人會認為,事情永遠不會改變。如非洲永遠都是貧窮落後,而固有特質(命運),將會決定必然的結果。比如認為西方世界會永遠保持領先,出生在哪個國家就等於人生或階級就永遠無法成功。
    但事實上是,世界不變的事情就是一直再變。持續的關注世界的變化,而妥善的更新知識。
    Key: 保持開放的心胸與態度,接受沒有所謂什麼一定比較好(或比較差)的文化,關注每個社會、國家、科技、文化、宗教隨時間的變化。

     
  8. 單一觀點偏誤巴菲特合夥人查理蒙格說過:「當手裡拿著鐵鎚時,看什麼都是釘子。」尤其是面對如政治、經濟、教育等複雜問題,有時候很難用單一方法來解決。但許多政客靠喊著簡單的口號,吸引廣大少知的選民選票的信任選上後,再雙手一攤承認事情其實沒有憨人想的這麼簡單。
    尤其是同樣的一個問題,可以用許多不同的面相來解讀,政治人物、專家跟環保人士的看法都有其道理。因為沒有一個完美無缺、事事兼顧的解法。比如能源議題,環保跟經濟感覺是難以兼得,必須瞭解任何選擇都有其優缺點,但要如何達到一個相對合理的解法,是可行的。
    尤其隨時間的推移,很多原本認為是對的完美解法,後來都仍被挑戰有其缺點,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地方。(如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Key: 必須了解正反多方的看法,並且須注意到專業是有侷限的,別一味相信專家,甚至專家反而更容易有盲點。要看數據,但是也不能只看數據,因為數據不同的解讀方法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結論。建立多種思維的工具箱,而非只有單一種看法。

     
  9. 怪罪型偏誤對於一些社會問題,媒體或人們習慣簡單的找一個「戰犯」,歸咎於簡單的原因,然後結案。但有時候,產生這些問題的背後原因是,整個社會及體制。書中提到人們傾向找個壞人(如奸商、記者、外國人),然後把所有的罪都丟到他身上。
    書中提到當壞事發生時,我們應該把矛頭指向系統而非個人;而好事也應該把功勞歸給兩個系統而非單一個英雄 — 機構與科技。
    Key: 有時候必須承認,社會的問題很可能出自於大眾的無知及冷漠,公民素養越低的國家,一些社會問題越容易發生,「系統性思考」才是最佳的解方。或許有些問題太大無法短時間快速解決,但如果越來越多人重視自我成長、家庭教育,選擇相對較優質的政治人物,一旦公民水準提升了,政府效能自然會好,相信這世界會越來越公義、富足、和平。

     
  10. 急迫型偏誤:當面臨時間壓力時,人們容易做出極蠢的決策。(這也是有些銷售員才用的伎倆,現在不買就沒機會啦! NOW!)當人們急著做出決定時,很難妥善的思考分析。但現實的社會中,已經很難遇到立即性的危害,所面對的問題往往更複雜,所以當被逼迫需要緊急下決定時,最好深呼吸冷靜想想,怎樣才是較佳的決策?
    書中提到我們「應該」擔心的五個全球性危機:全球傳染病、金融崩潰、世界大戰、氣候變遷、赤貧。(其實還有隱藏的第六個危機-不可預期未知的危機。但人們似乎也不需要杞人憂天,前五個問題就夠困難了)
    Key: 面對急迫的問題時先深呼吸,盡可能多找一些資料或數據查證,不要相信別人對於未來的預測,並避免激進的行動。

     

我們一無所知的來到這個世上,和宇宙的所有知識相比,我們所了解的極其渺小,這本書鼓勵人們謙虛及保持開放的好奇心,才能從追探「真」與1「確」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小小智慧有所增長。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一起追求真確吧!☺

購書連結 博客來金石堂樂天市場KOBO電子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k 的頭像
    Swack

    SWACK知識充電站

    Sw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